展覽

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

林玉山,陳永森,陳進,楊三郎

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臺灣前輩藝術家特展」,共彙集50位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出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倪蔣懷、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黃鷗波、林之助、許深州、廖繼春、顏水龍、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楊三郎、劉啟祥、張萬傳、陳慧坤、呂鐵州、陳夏雨、蒲添生等名家經典之作,為2023癸卯兔年迎來滿目琳琅,也祝福所有舊雨新知在新的一年「萬象更新」、「鴻圖大展」。

美術踴入西歐近代的第一代:雕刻家黃土水

虛架的一座橋,為的是徘徊:油彩的化身陳澄波

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恆:英雄的化身陳植棋

臺灣近代美術的骨與肉:倪蔣懷和石川欽一郎

臺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和郭雪湖

臺展中的優勝畫家:軟心腸的野獸廖繼春

把感性交給了理性的畫家:萬米的長跑者李石樵

在石川的獨木橋上:一個成功者的孤影藍蔭鼎

西洋繪畫的拉丁情調:臺陽的主幹楊三郎

臺陽之雕塑家:陳夏雨和蒲添生

-摘自 謝里法:目錄,(臺灣美術運動史),2017,藝術家出版社

寶島美術的開闢與啟蒙

繪畫傳統與文化源流

滿清王朝,把臺灣社會從一個移民墾殖的型態,逐漸帶入文教初興的狀態。作為漢人藝術主流的文人書畫,也逐漸在臺灣生根發展。這些清代流寓文士和本地畫人的作品,無形中寄託了本地社會「粗獷」、「狂野」的美感傾向與文化特質,使臺灣居民不論自己創不創作,都能透過作品的認同與欣賞,來表達自己特殊的品味與氣質。

新美術的黎明時代

日人的治台,是臺灣文化另一次嚴重的割裂,但也是台灣文化另一次新血的注入。日治前期,不論日本的文化是如何透過新式教育,逐漸灌注到臺灣的社會,但在藝文的表現上,基本上仍是前清文化的延續。直到一九二O年代,也就是日治中期,「新美術運動」的新一代知識份子,才正式取代傳統文人雅士和民間匠師的地位,成為臺灣美術的主流。

新美術運動與展會

臺灣的「新美術運動」,一般是從一九二七年,也就是臺灣總督府舉「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那一年起論。這個展覽在舉辦十屆後,進行改組,中斷一年,並在一九三八年改稱「府展」 (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繼續舉辨,合計「臺展」、「府展」,前後共舉辦了十六屆十七年的時間;它幾乎帶動了臺灣所有美術創作者,每年積極投入參展、競賽的大漩渦中;進而培養出日後成名的臺灣第一代西畫家,也提昇了臺灣民眾對「藝術」獨立價值認知與欣賞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臺灣歸還中國。臺灣的美術發展進入另一個新生的契機,這個被稱作「光復」的時刻,臺灣人是以一種「興奮」「熱烈」的心情來迎接的。此後「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成為臺灣最重要官辦美展,延續日治時期「臺、府展」的規模,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情下,正式成立;並與戰前即已成立的「臺陽美展」,成為戰後臺灣的兩大展覽。
-摘自蕭瓊瑞:導論/近代歷史圖像與建築, (台灣美術史綱),2007,藝術家出版社

臺灣前輩藝術家專輯畫冊 聯合展出

長流50週年—藝術家出版社同慶:圖說台灣美術史、臺灣美術研究講義、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 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台灣美術史綱、臺灣美術運動史、百年台灣美術圖象等書籍65折優惠。

長流50週年—雄獅圖書同慶:陳植棋、陳進、楊三郎、李澤藩、林玉山、劉啟祥、黃土水、李石樵、陳澄波、洪瑞麟、顏水龍、郭雪湖、陳夏雨、林之助、張萬傳、張義雄等畫家書籍75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