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貧血可大可小!中西醫:有機會是子宮病變+消化道疾病成因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以為貧血好小事,單靠調理就可以?其實貧血可大可小,分分鐘是患上子宮病變和消化道疾病的警號!不少女生平時會出現手腳冰冷、月經量過多、易頭暈及面色蒼白等貧血徵狀,因而輕視問題,但其實貧血潛藏成因有很多,子宮內膜異位、肌瘤、胃潰瘍,甚至腸癌也有機會是源頭。若持續忽視貧血徵狀,後果可以很嚴重。大家切忌掉以輕心!一旦發現徵狀持續,除了向家庭醫生查詢,亦有機會需到中醫、婦產科或外科等專科作進一步檢查。今次找來婦產科專科蔡柏霖醫生、外科專科陳梓欣醫生及註冊中醫黃志達醫師,全面拆解貧血成因、病徵、對女性的影響等,並教大家辨識症狀,一有異樣可立即求醫,盡早預防病情惡化!
攝影:歐嘉樂

婦產科專科蔡柏霖醫生:女士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宜留意月經血流量

婦產科專科蔡柏霖醫生指女士要留意經期流失的血量,一旦發現經血過多及持續時間過久,應立即求醫。

婦產科專科蔡柏霖醫生指貧血主要分為地中海貧血及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是遺傳性,而女性常見的缺鐵性貧血,除了由鐵質不足令血紅蛋白不足引致外,另一個主因則為失血,當中包括周期性失血的月經,或生育大量出血後,血量補充不足,亦可能引致缺鐵性貧血。「除了每年體檢外,家庭或普通科醫生亦可以憑臉色、心跳脈搏、眼簾下及手指甲的血色等先作貧血診斷。另外醫生多數會查詢女性的月經量是否過量,再轉介到婦科作深入檢查。正常月經量指標為7天內少於70毫升,若月經持續超過7天或經常有大量經血,需要整天使用夜用裝衛生巾等,這種月經流量就有機會是失血過多。這個情況多數家庭醫生會轉介患者到婦科醫生,並進行全面婦科檢查。當中包括盆腔檢查、超聲波檢查等。」

於婦科角度,貧血有機會為子宮內膜瘜肉、肌瘤、功能性子宮出血,及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徵兆。蔡醫生指:「雖然現在醫療科技進步,只要經過針對性的檢查及治療,以上婦科疾病都可容易以手術及藥物解決,但如果輕視貧血,令以上疾病延診,除了影響病人健康,亦有機會令患者懷孕後出現早產或嬰兒過輕等問題。曾經有一位未婚女病人,其月經血量一向都十分多,她忽略了貧血問題,以為一切屬『正常』,更以為下腹腹脹是自己肥胖,直到一次轉工,需進行職前身體檢查才發現原來已擁有一個6至7厘米的子宮肌瘤,可見很多女士都忽視了貧血的出現,所以每年進行體檢或婦科檢查,正視貧血十分重要。」

外科專科陳梓欣醫生:貧血有機會為消化道隱性出血,較難察覺

外科專科陳梓欣醫生指,貧血患者如處理好婦科或經期問題,3個月後血色素正常會回復正常。若患者依然貧血,可能需再作消化道檢查。

除了婦科疾病,缺鐵性貧血亦有很大機會是患上消化道疾病。外科專科陳梓欣醫生解釋:「消化道疾病包括胃潰瘍、痔瘡等,都會使腸道出血,令身體出現貧血。有消化道疾病的貧血者最明顯會大便帶血,但如果沒有明顯見血,就有可能是消化道隱性出血,例如右邊大腸有腫瘤或腸癌。這種情況因為會使患者慢慢滲血,其他腸道就有機會再吸收了這些血液,令出血情況較難察覺。」陳醫生補充:「擁有上消化道疾病的貧血者最常見就是患上胃潰瘍,而幽門螺旋菌正是胃潰瘍的成因。由於現今家庭醫生對病人有懷疑已立即可以用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檢測,再施以特效藥,所以由胃潰瘍衍生患上胃炎、胃癌的情況已大大減少,但關鍵同樣是正視貧血,及早治療。」除了一般身體檢查,陳醫生亦鼓勵大家參與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該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免費篩查服務,並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以預防大腸癌。

註冊中醫黃志達醫師: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致血虛,宜護陽氣「治未病」

註冊中醫黃志達醫師指,陽氣有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而港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易令身體陽氣受損,導致血虛,所以應從生活細節入手,改善體質。

相對於西方醫學的貧血,平時大家到中醫診所診症常聽到的可能是「血虛」,註冊中醫黃志達醫師直言兩者有分別,「簡單而言,中醫以症狀判定血虛;而西醫則以數據判定貧血。中醫認為病人血虛時,在西醫檢查中未必會得到貧血的數據,當西醫檢測到病人有貧血數據,中醫亦未必判定為血虛。血虛亦可泛指人體的總體血量不足以支持身體各部份正常運作,導致身體問題出現的機率會大大提升。」

至於血虛的成因,黃醫師指大家可先了解中醫角度「陽氣不足百病生」的理論,他解釋:「陽氣會隨年紀增長而下降,古書更有指人沒有陽氣就會死亡,所以陽氣不足會影響五臟六腑以及生命力。其中肝、脾及腎的相關造血及藏血機能受損,容易導致氣血不足,令人出現血虛的症狀或得到西醫所講的貧血,繼而令百病生。所以,中醫普遍都會建議大家保護陽氣。」

黃醫師續解釋:「黃帝內經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及『陽化氣,陰成形』,指體內過多寒陰易積聚成病、形成腫瘤等,有時即使身體在西醫的檢查下並無異常,但在中醫角度可能只是『未發病』,有潛在成形的可能。這時中西醫可以互相配合,中醫比較著重抓緊「治未病」先機,即病發前治療,達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人體陽氣損傷以致血虛的第一因素,是飲食不當及寒涼生活習慣所致。黃醫師鼓勵大家可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防患於未然。「進食過量寒涼食品,可損傷脾胃陽氣。寒涼食品除了大眾所知的刺身、乳酪、雪糕、凍飲外,其實很多熱食均屬寒涼食物,例如熱茶、熱豆漿和瓜果菜湯也寒涼。女士喜歡飲用的熱檸水,在營養學中可以抗氧化,但中醫則認為熱檸水是偏涼性,同樣有機會傷害陽氣。另外,不少人未懂分辨自己身體狀況,就飲涼茶清熱,反而增加體內寒氣。這些飲食誤區,再加上經常穿著短袖衫褲,及出入冷氣房的習慣,會令陽氣加速減少,令生命力加速下降。」黃醫師指改善血虛的方法,最好要經過中醫診斷,再對症下藥,得到切身的飲食建議。

除了防患於未然,黃醫師指貧血的病人進行西醫手術後,亦可透過中醫調理身體改善體質,同時調整氣血,「因為進行西醫手術後,容易損傷陽氣,影響身體修復機能。而中醫調理除了可以預防疾病復發,亦可預防後遺症,如子宮肌瘤術後有機會影響生育;如外科手術後導致濕疹,此時再用中西醫結合,效果相得益彰。」

「中西合壁」治療成新趨勢 身體檢查+治療+調理三管齊下

既然貧血有機會是不同疾病的徵兆,女士們若發現自己出現類近病徵,應盡早求醫做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以保障健康。現時中西醫綜合治療已成趨勢,病人既可透過西醫作一系列檢查及診斷,需要時亦可配合手術治療,加上中醫療法整體調理體質、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透過「中西合壁」互相補足,可全面處理身體問題。香港中西醫婦科醫務中心提供全面檢查、診斷及治療等多元化服務,就婦科、產科、輔助生育、乳房健康、外科專科、腫瘤科、中醫保健及健康檢查等提供一站式支援,如欲獲得更多有關資訊,可到:http://www.combinedwomen.hk/web/了解更多!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