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莎帶隊出賽獲得媒體大幅報導,更高級別的亞錦賽奪牌卻沒有人在乎

瑞莎帶隊出賽獲得媒體大幅報導,更高級別的亞錦賽奪牌卻沒有人在乎
圖為2021年「瑞星盃」在台大綜合體育館進行比賽,當時共計53名台灣選手參與。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亞錦賽銅牌比邀請賽金牌的純度更高,但是沒有人在乎,甚至有人調侃台灣的韻律體操教練素質低落,帶不出國際賽成績。多數網友不知道的是,在2017年世大運和2022亞錦賽,台灣皆有奪牌紀錄,賽事級別遠遠超過瑞莎帶領的邀請賽。

文:朱巧柔(體操選手出身,曾擔任體育文教記者,現職體操教練)

今(2022)年6月,國立體大代表台灣,出征在泰國芭塔雅舉行的亞洲韻律體操錦標賽,表現亮眼,最終抱回銅牌,這是台灣第一次在亞錦賽有奪牌紀錄。7月,瑞星俱樂部培訓出的小選手在土耳其和法國的國際賽也拿下佳績。相較於瑞莎有千軍萬馬的粉絲,亞錦賽的成績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關注,反倒是級別更低的國際賽受到各大媒體大篇幅報導,這些沒沒無聞的小選手儼然成為台灣之光,而光環之下其實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大眾不知道的是,亞錦賽是亞洲地區最高素質和級別的比賽,選手比須經由國手選拔才能代表國家出賽,可說是強敵環伺。

國體大韻律體操亞錦賽團體摘銅寫紀錄
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22年亞洲韻律體操錦標賽在泰國舉行,國立體育大學派出111年全大運金牌班底,26日在團體單項三帶兩球以總分26.45分勇奪銅牌,也是台灣在亞錦賽團體項目首度登上頒獎台。(教練徐紫綺提供)

而瑞星俱樂部參加土耳其INTERNATIONAL RHYTHMIC GİMNASTICS CUP 2022,屬於邀請賽,並不是國際韻律體操組織舉辦的正式國際賽事,不須經由選拔,任何俱樂部都可以報名參加。新聞報導寫道「面對222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好手,台灣拿下一金、三銀、四銅的好成績。」事實是,該組的選手人數僅個位數,222人是從幼兒至成人的總參賽人數。

亞錦賽銅牌比邀請賽金牌的純度更高,但是沒有人在乎,甚至有人調侃台灣的韻律體操教練素質低落,帶不出國際賽成績。多數網友不知道的是,在2017年世大運和2022亞錦賽,台灣皆有奪牌紀錄,賽事級別遠遠超過瑞莎帶領的邀請賽。而瑞莎的團隊之所以能受到各界關注和讚賞,最大的原因就是有明星光環的加持,其他教練和選手沒有任何光環,自然不會有媒體報導,大眾也就自然以為只有瑞莎才能帶出好成績。

瑞莎自費300萬 為台灣選手籌辦韻律體操競賽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藝人瑞莎(黃衣)為台灣韻律體操發展, 創辦「瑞星韻律體操協會」,自費新台幣300多萬元 舉辦韻律體操賽事「瑞星盃」。 (瑞星韻律體操協會提供)

瑞莎在2017年世大運看到台灣的優異表現之後,開始積極走訪各縣市的隊伍,在瑞莎到來以前,台灣的韻律體操可說是養在深閨無人知。她不僅到各縣市交流教學、自掏腰包修繕場館、利用自己的人脈請到奧運選手指導;也給了選手很多出國比賽的機會,這些都要靠大量的經費支持。無奈台灣基層運動隊伍長期資源匱乏,瑞莎的出現一度成為韻律體操界的救世主。我們衷心感謝她的付出,也期待她為我們帶來改變。

然而,瑞莎先後經歷了抹黑選手集體解約事件,都顯示了這份合作關係必然出現問題。批評選手和教練並不會解決問題,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但試想,瑞莎以免費的名義教學,勢必會吸引周邊選手跳槽,做為基層教練辛苦訓練多年的選手拱手讓人,誰都會為此不平。但身為家長,有免費又高級的訓練站,何不前往?這沒有一定的對錯,只是立場不同。

瑞莎來自韻律體操的傳統強國烏克蘭,在共產體制下,被選為國家隊的選手訓練費用由國家支出,而在台灣以及歐美等民主國家,選手必須自行負擔所有費用,四處征戰需要龐大的經費,若沒有企業贊助,光靠教育部體育署的補助,根本不足以支付。體育基層的情形多年來一直都是如此,沒有成績就沒有補助及資源,但沒有資源該如何好好的推動體育發展呢?

去年因疫情攪局好不容易復辦的全國錦標賽,在瑞莎的發文後受到高度關注,大眾將矛頭指向體操協會,指責協會沒有提供完善的比賽場地以及教練兼裁判的問題。事實上,長期缺乏經費的狀態,是所有事件的主因。

舉辦一場比賽至少需要上百萬,一位選手報名費500元,500人參加也才25萬,其餘經費必須經由層層報告向上申請,實屬不易。而每年全錦賽為各縣市輪流主辦,多借用現有的訓練站舉辦,而多數訓練站長期缺乏資源,因此副場地沒有軟墊的情況,教練和選手都已見怪不怪。

再者,教練兼裁判的問題也顯示了人力缺乏的狀態,且全錦賽的規章已明訂各隊必須派出場次裁判供大會調度。裁判的培養期相當長,薪資卻非常低,這也顯示了經費不足所造成的人力缺乏。瑞莎質疑的公平問題,雖然場次裁判是由各隊教練兼任,但評分標準仍須嚴格遵守國際規則,並非主觀評分,且有資深裁判長全程參與,若對分數有疑慮應該當場提出,任何賽事皆是如此。

培養韻律體操選手不僅燒錢更燒青春,除了訓練費還有器材、服裝等消耗品,一件比賽服動輒上萬元,一週訓練時數最少40小時,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願意放手讓孩子投入韻律體操,在種種不確定性與看不見未來的擔憂下,選手往往會在國中時期大量流失,其中也不乏在國小時期備受期待的選手。身為教練的我們雖然惋惜,但也無力改變現況,畢竟多數家長仍是以學業為主,礙於台灣的升學制度、文化環境和價值觀,體育生的未來發展依然大受阻礙。

雖然近年來參與韻律體操的孩子已經比十年前多出一倍,但若以選手為目標訓練仍是讓家長們望而卻步。目前國內的韻律體操選手生涯發展大致是:國高中讀體育班,大學讀體育系,畢業後從事教練職。但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許多優秀的退役選手無法一展長才,而轉往健身房發展,更多選手面臨的是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因此解決就業問題同樣是燃眉之急,而這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瑞莎的夢想是將台灣的韻律體操隊送上奧運殿堂,成立瑞星俱樂部是夢想的第一步,她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有公平的機會,因此俱樂部的訓練完全免費,他們運用群眾募資解決了龐大的經費需求。她有人脈、有名氣,發動募款便能籌得上千萬元,她應該是推動韻律體操的最佳人選。